【育兒心得】疫情下逆境變成新常態 社工4招教父母培養正向思維
發布時間: 2021/10/22 13:10
不知不覺疫情已經持續了超過年半,我們安穩常規生活有不少的轉變及挑戰︰由辦公室到在家工作,由充實的學校生活至視像模式學習,家長及孩子都面對著不斷適應轉變所帶來的壓力。
停課期間父母與孩子全天候的相處,隨之而來往往並不是親子親密時間,而是自責、煩躁及沮喪的情緒,既要惆悵每日孩子的日程安排,又要負責教導功課,家長的管教壓力不言而喻。即使恢復了半日的學校生活,又要面對不穩定的防疫措施安排及孩子的接送照顧,有時真的難免感到焦慮沉重,然而面對大環境的不穩定及疫情的反覆未知,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反應,也許是提醒我們要關顧一下這段時間的自己。
疫情變成新常態
「新常態」的出現,我們需要保持正面的思維,相信總會回復常態,又或是我們最終能在「新常態」中適應過來。身處疫情當中,漸漸察覺有新的提醒與新的學習,提醒我們妥善安排生活事情優次,減少非必要工作,學習感受慢活的節奏,定時休息和娛樂,壓力自然大大減少。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(H.O.P.E),時刻抱有盼望(Hope)是在疫境中最有效的「維他命」,希望能與你一同度過這段艱難的時間。
重新建立健康規律Healthy life style
嘗試與孩子一起制定有規律和健康的日程,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,確保有足夠的休息;維持健康的飲食及衞生習慣;同時也應避免過度緊貼新聞及社交媒體更新,每天安排一些玩樂的時間,讓大家都可以「放下電」及「充下電」。
與信任的人傾訴Open to share with others
縱使須遵從限聚守則,卻非與世隔絕,應適時和親友、同學聯繫交流、傾訴、陪伴多些你認為重要的人;可以的話盡量減少討論有關疫情及目前情況的話題,多分享興趣、食物、玩樂好去處等,這樣都有助緩和焦慮的情緒及壓力。
保持耐性 Patience
面對不可預知的疫情發展,以及長時間的防疫措施安排,我們要保持耐性,沉著地面對各種改變。所有憂慮和不安只存在於未來,我們要專注現在,將這個疫情變得更有意義,我們可以選擇把握時機學習新事物、解鎖技能、連繫舊朋友、打掃家居、自我增值。我們要相信困難只是暫時而非長久,是個別而非普遍,總有一天會回復常規生活。
建立運動及靜觀習慣Exercise and mindfulness
保持適量運動有助腦部釋放多巴胺、安多酚等,這些荷爾蒙都能幫助改善情緒。記得不要長時間呆坐用電腦,定時伸展肌肉,做拉筋運動。若然可以,不妨爸媽與子女一起進行,例如親子靜觀練習,既可以培養親子關係,也可藉恆常練習培養成習慣,當遇到壓力,便可以派上用場。
在這困難的日子中,我們不能失去盼望(Hope),我們可以選擇更愛惜與家人相處的機會,可以檢視與家人相處的方法,可以提醒自己及孩子要維持身體及心靈健康。常存盼望,相信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,最後會發現自己及孩子在困難中也確實成長了!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:https://bit.ly/3a6HT6T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撰文︰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寄養服務社工黃嘉歡